中国文化报记者 程俣薇
当夕阳洒在延吉的街道上,结束了一天行程的老人们,坐在酒店的院子里分享照片。对他们来说,这趟延边之旅是一次舒心的体验;对延边来说,这是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——这里不仅有美景与温情,更有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。
7月初,在四川成都站熙熙攘攘的月台旁,“银龄乐游 鲜到延边”的红色条幅随风飘动,900多名老年游客带着满满的期待,踏上了驶向吉林延边州的银发旅游专列。
4天后的延吉西站,迎接这些老年游客的,是延吉市文化馆演员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。“延边巴适得板(成都方言:意为‘非常好’)!我一直想来这里走走看看、尝尝特色美食,这个愿望总算实现了。”游客施碧霞激动地说:“一下车,浓郁的延边风情就扑面而来,这趟旅行肯定会非常棒。我要把这里的美食、美景‘一网打尽’。”
近年来,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攀升,银发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、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。延边旅游持续火爆,对老年游客释放出强劲的吸引力。延边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、州民政局积极推动银发旅游专列项目,并于7月初迎来了首列从成都到延边的银发旅游专列。
接下来的行程里,老人们的体验丰富且从容。在延边博物馆,他们跟着讲解员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;在延吉“网红”弹幕墙前,大家排着队拍照留念;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,老人们换上朝鲜族服装,跟着工作人员学跳民族舞,沉浸式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;登上长白山,俯瞰壮丽山河,美景尽收眼底。每一处景点、每一项体验,都贴合老年人的节奏,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延边的独特魅力。
为了让老年游客安心出行,延边在服务细节上可谓下足了功夫。专列内配备适老化座椅,过道宽敞且设有无障碍通道,方便老人行动;专业医护人员全程跟车,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,急救药品与常用药物一应俱全。游玩行程特意避开高温时段,景区内增设休息亭与应急医疗点,餐厅还准备了软糯易咀嚼的朝鲜族美食,贴心的安排、细致入微的服务,收获一众老人的好评。
7月,来自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青海、贵州、重庆、上海等地的22列银发旅游专列相继抵达延边,搭载约1.5万名老年游客。预计全年将吸引近3万人次的老年游客前来延边旅游。
在延边,银发旅游专列串联起了全州的康养资源,成为推动老年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。
近年来,延边康养项目建设成果显著。圣水龙山国际康养新城打造“旅居养老、健康管理、医疗康复、文化娱乐、餐饮服务、管家照护”六位一体的综合运营场景,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康养与学习生活选择。正在建设的琵岩山龙门养心客栈项目,总用地面积约10.14万平方米,项目瞄准银发经济,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,还为南方游客到延边避暑、度假提供优质、经济的游玩场所,为旅居康养者打造“诗和远方”。
为了引来更多老年群体,延边在宣传推广上精准发力。线上,通过短视频平台、旅游网站展现长白山的壮丽风光、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和完善的康养设施,吸引潜在客群关注。线下,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、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展示延边康养旅游资源。
如今,延边正借助银发旅游专列的东风,将旅游流量转化为经济“留量”,从旅游线路设计到康养设施建设,从医疗保障到宣传推广,延边的老年康养产业链日趋完善。
当夕阳洒在延吉的街道上,结束了一天行程的老人们,坐在酒店的院子里分享照片。对他们来说,这趟延边之旅是一次舒心的体验;对延边来说,这是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——这里不仅有美景与温情,更有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。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